在前面的文章中,我們講解了2種邏輯漏洞——“因果關系錯誤”和“無關概念”,接下來,我們來了解第3種Argument中常遇到的邏輯漏洞——“錯誤類比”。
這個邏輯漏洞相比上一篇的“無關概念”會簡單很多,在我們了解它后,就能在題目中迅速確定。接下來,我們直接看一個例子:
“本市某【吃了么】外賣平臺決定給外賣APP的騎手送貨界面引入節(jié)日動態(tài)效果,讓用戶在不同的節(jié)日中體會到不同的習俗、激發(fā)用戶的興趣,從而增加該外賣平臺的銷量。所以,本市另一外賣平臺【快到家】在得知此事后也準備模仿此舉,以獲取更多利潤?!?/p>
在上面的例子中,我們只圍繞“錯誤類比”的問題來討論,然后我們應該會發(fā)現(xiàn):【快到家】平臺嘗試模仿【吃了么】平臺,是覺得:按照類似的做法也能達到類似的結果。這樣的情況就屬于“類比”。
至于為什么是錯誤類比,我們只需要理解四個字——個體差異。
不同的對象擁有不同的屬性、特征,那么,在類比時,由于實施同一個行為的對象不同,所產(chǎn)生的結果也就不一定相同了。甚至在一些題目中,我們也可以更加謹慎些來提醒自己:即使是同一個對象、實施同一個行為,在不同的場合、時間等情況下,也不一定會產(chǎn)生同樣的結果。
在發(fā)現(xiàn)“錯誤類比”這樣的問題后,我們在解釋時只需要列舉合理的個體差異,然后敘述清楚這些不同點到底是怎樣導致結果可能不一樣,就算解釋到位了。
電話:400-963-5018
地址:上海?黃浦區(qū)漢口路266號申大廈11樓
交通:地鐵2、10號線南京東路站3號口
Copyright ?2023上海瀾大教育信息咨詢有限公司.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0035962號-1 滬公網(wǎng)安備31010102007782
Copyright ?2023上海瀾大教育信息咨詢有限公司.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0035962號-1 滬公網(wǎng)安備3101010200778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