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華傳統(tǒng)文化博大精深,其中三十六計是根據(jù)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和豐富的斗爭經(jīng)驗總結(jié)而成的兵書;
雅思考試也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(zhàn)爭; 那么雅思閱讀和寫作是否也有些錦囊妙計,來幫助我們攻破薄弱環(huán)節(jié)呢?瀾大半海教育的肖老師將雅思考試策略結(jié)合傳統(tǒng)文化,創(chuàng)造閱寫十二計,供各位同學參考,運籌帷幄,決勝于千里之外!
第一計: 知己知彼,百戰(zhàn)不殆
烤鴨們在備考雅思中第一步不要瘋狂做劍橋真題,資源是有限的,你應該先夯實高頻詞匯和必備的語法內(nèi)容,特別是對于基礎(chǔ)有限的同學; 寫作中的四項評分標準一定要仔細研讀;
第二計:
最好的雅思閱讀備考材料,除了劍橋真題還是劍橋真題; 學有余力的同學,可以多看題源外刊,例如 ‘Nature’, ‘Science’, ‘Discover’; 真題后的考官的寫作點評也可以讓我們對評分標準有更深的體會;
第三計:
雅思閱讀高頻單詞可以從練習中歸納,但對于時間很緊的同學使用一本好的單詞書也不失為好的選擇;建議選擇好一本單詞書后就有始有終地背完;寫作的日常積累好詞好句也是必要的,時間緊張的話可以參考些高頻話題詞匯和句型;
第四計:
時間是我們最大的敵人,同學們千萬別養(yǎng)成拖沓的習慣。閱讀一小時需要完成3篇文章40道題目,時間緊,任務(wù)重,難度大;那么閱讀的定位和掃略讀,做題的先后順序就大有講究;寫作是1小時寫1篇小作文(150字以上),1篇大作文(250字以上),考前也必須要限時練習;
第五計:
如果不能20分鐘完成一篇閱讀文章,你可以試著用漸進法練習,先以25分鐘練習,慢慢縮減到23分鐘,最終達到考試要求;循序漸進,在速度和準確率之間找到平衡; 同理,寫作一開始也可以多給自己一些時間(例如多寫20-30分鐘),逐漸地到規(guī)定時間內(nèi)寫完;
第六計:
閱讀單項的重點在正確率和時間兩個環(huán)節(jié),而這兩個環(huán)節(jié)很難同時提高,同學們首先應該提高的是正確率,在正確率穩(wěn)定的前提下,訓練速度;一味地求快,只會適得其反;寫作也需要注意觀點,句子的準確度,至少留2-5分鐘檢查;
第七計:
閱讀的題型對烤鴨們的語法是有要求的,把高中語法的從句以及動詞時態(tài)整理下,將會極大地提高準確度和速度;寫作語法到達6分的話至少也不能犯很多的單復數(shù),主謂一致,詞性這樣的錯誤;
第八計:
閱讀中需要學會長句短讀的能力:即指將一個長句子(有時不止一個句子,還包括從句)讀成一個相對短的句子,以對長句子內(nèi)容作總結(jié)式歸納,找出其所陳述的要點;寫作正好相反,需要鍛煉句子擴展的能力,通過幾個詞或者一個短句,可以把句子寫長;
第九計:
雅思考試的金玉良言就是:"所問所答"。大家要完全了解問題的類型,及根據(jù)所提供的信息,再去回答問題。有的學生在參加完考試后總感覺所得分數(shù)與估算分數(shù)相差甚遠,原因無它,就在于對問題理解不夠徹底,也就無法對所提問題做到精確回答,造成偏題或者理解錯誤;在閱寫中的審題非常重要,雖然考試時間有限,但是題目一定要讀清楚。尤其是主干信息看清楚,題目說的是什么,核心重點關(guān)鍵詞一定要拎出來。
第十計:
考試永遠遵循先易后難原則,讓自己越做越爽,你的舞臺,自己主宰,享受學習,享受考試。在閱讀考試中,一般來講第一篇是最簡單的,難度遞增;偶爾也會有第三篇比第二篇簡單的情況,同學們需要自己調(diào)整做題順序;寫作一般建議先寫小作文,但是如果拿到的大作文是自己非常得心應手并且有信心的題目,也可以先完成大作文;
第十一計:
平時練習或者模考的時候,可以低音量放些英文歌曲或者白噪音,培養(yǎng)自己在有干擾環(huán)境下做題的能力??荚嚂r,經(jīng)??赡軙兄車瑢W的奮筆疾書或者敲擊鍵盤的干擾。有學生遇到過考場樓上在裝修,那么帶著耳塞可能也不頂用;(總體而言,雅思考場及周邊還是安靜的)
第十二計: 走為上計
考官叫停筆就不要再和考題糾纏,糾纏的代價將是0分。 考完閱讀部分,急速整理狀態(tài)迎戰(zhàn)寫作環(huán)節(jié),很多時候閱讀考完都會覺得腦袋很空,對于結(jié)果不太有把握,那么要及時調(diào)整狀態(tài)才能保證整場考試的成功。不要留戀和纏綿于不能改變的事情,該停筆就要停筆,重整旗鼓,迎接新的挑戰(zhàn)。
以上就是雅思考試閱讀寫作十二計分享,如有需要了解雅思托福考試資訊信息,可在線咨詢小瀾老師,或關(guān)注瀾大教育官網(wǎng)~
電話:400-963-5018
地址:上海?黃浦區(qū)漢口路266號申大廈11樓
交通:地鐵2、10號線南京東路站3號口
Copyright ?2023上海瀾大教育信息咨詢有限公司.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0035962號-1 滬公網(wǎng)安備31010102007782
Copyright ?2023上海瀾大教育信息咨詢有限公司.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0035962號-1 滬公網(wǎng)安備3101010200778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