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兩年來,越來越多的國際學(xué)校開始把IGCSE的題目搬進入學(xué)考試。相比傳統(tǒng)的ESL,不少學(xué)校,尤其是赫賢、包玉剛這些一梯隊和二梯隊上的熱門學(xué)校,已經(jīng)悄悄把EFL閱讀加入考察范圍。相比之下,EFL的難度確實比ESL高了一個檔次,畢竟更偏向母語水平的語言邏輯和理解能力。不過不用太緊張,目前國際學(xué)??疾斓钠鋵嵵皇荅FL閱讀的第一篇,難度并沒有傳說中那么“離譜”。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,熟悉題目套路,高分完全是可以實現(xiàn)的!接下來,就帶你逐題解鎖EFL閱讀第一篇的答題秘籍!
EFL閱讀的第一篇整篇共設(shè)6道題,從1(a)到1(e),總分為15分。題目設(shè)計相對直接,重點在于評估學(xué)生對文章細節(jié)的掌握和信息提取的能力。建議學(xué)生在15分鐘內(nèi)完成這一部分。
Question 1(a) 通常比較簡單,通過快速瀏覽文章找到關(guān)鍵詞定位,然后直接從文中抄寫答案即可。有時候題目可能要求兩個要點 (如下圖),這時需要確保答案涵蓋所有要求的內(nèi)容,準確寫出兩個點。
Question 1(b) 要求學(xué)生用自己的話解釋文中短語的意思。學(xué)生在回答時,常犯的一個錯誤是定位到文中的句子后,嘗試對其進行分析,但實際上這并不是必要的。
官方的要求是:
1. 直接用定義或同義詞來解釋句中兩個關(guān)鍵詞或短語的意思,而不是對其展開深度分析。
2. 題目分值為兩分,因此需要對兩部分內(nèi)容分別作答,確保每個點都解釋清楚。
3. 需要特別注意,不要直接重復(fù)文中的原詞,而是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改寫。
例如:以下例題中,直接寫出’animal’和’inhabitant’的同義替換即可。請參考以下官方答案。
Question 1(c) 和 1(d)(i) 依然屬于難度不大的信息提取題(retrieval questions)。每道題要求學(xué)生從文章中找到兩條具體信息,直接從文本中抄寫即可,無需進行任何分析。比較友好的一點是,題目通常會明確告訴你答案所在的段落范圍,這大大減少了尋找信息的難度。
從Question 1(d)(ii)開始,題目難度有所提升。這類題通常要求學(xué)生從文中找到三條信息,可以適當使用文中的關(guān)鍵詞,但大多數(shù)情況下需要用自己的話進行解釋。盡管題目未明確要求以 bullet point的形式作答,學(xué)生仍然可以選擇這種方式,使答案條理更清晰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答案必須是三個完全不同的點,如果內(nèi)容過于相似,可能會被判定為重復(fù),從而失分。
Question 1(e) 在要求學(xué)生找到三條信息的基礎(chǔ)上,還必須用自己的話來表達,難度進一步升級。因此,建議學(xué)生積極使用各種同義替換的方式,以避免重復(fù)。以下是四種常用的同義替換技巧:
1. 近義詞替換:
例如:"happy" → "joyful" 或 "content"。
2. 詞性轉(zhuǎn)換:
例如:"decide..." (verb) → "make a decision of..." (noun) 或 "important" (adjective) → "... is of importance" (noun)。
3. 反義詞替換:
例如:"unhappy" → "not happy" 或 "impossible" → "not possible"。
4. 改變句子結(jié)構(gòu):
例如: "She is very kind." → "She has a kind and generous heart."。
文章的最后再來總結(jié)一下EFL第一篇閱讀的答題技巧和注意事項:
1. 在逐題解答前,先快速瀏覽問題和文章,掌握整體內(nèi)容。
2. 除非題目要求“用自己的話回答”,否則可以直接從文章中復(fù)制答案。
3. 除了最后兩道解釋題外,不需要用完整句子回答。
4. 答題中避免出現(xiàn)語法錯誤,可能會失分。
掌握了以上答題技巧后,EFL閱讀第一篇其實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。它考察的更多是學(xué)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提取信息的能力,而非復(fù)雜的分析或推理。只要在答題過程中注意細節(jié)、遵循題目要求,同時靈活運用同義替換和語言表達技巧,高分完全觸手可及!最后提醒大家,考試時保持冷靜,合理分配時間,相信自己就能穩(wěn)穩(wěn)拿下這場“升級戰(zhàn)”!
電話:400-963-5018
地址:上海?黃浦區(qū)漢口路266號申大廈11樓
交通:地鐵2、10號線南京東路站3號口
Copyright ?2023上海瀾大教育信息咨詢有限公司.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0035962號-1 滬公網(wǎng)安備31010102007782
Copyright ?2023上海瀾大教育信息咨詢有限公司.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0035962號-1 滬公網(wǎng)安備31010102007782